身材矮小症(short stature)是指在相似环境下,身高比同种族、同性别、同年龄的健康人群身高的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(-2SD)或低于第3百分位(-1.88 SD)以下[1]。身材矮小可能是正常生长的变异型,也可能由某种疾病所致。
可分为正常生长变异(如特发性身材矮小、小于胎龄儿的追赶生长)及病理性原因(如营养低下、
治疗分为生长激素治疗和对症药物治疗,其中生长激素治疗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和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。
身材矮小症(short stature)是指在相似环境下,身高比同种族、同性别、同年龄的健康人群身高的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(-2SD)或低于第3百分位(-1.88 SD)以下[1]。
身材矮小可能是正常生长的变异型,也可能由某种疾病所致。病因分类见表1。
表1 身材矮小症的主要病因[2-5]
为生长板内在缺陷所致。与骨软骨发育不良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(FGFR3)突变导致该受体过度表达,SHOX基因突变会影响生长板上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,此外,钠尿肽受体B(NPR-B)的突变也可产生轻型的骨软骨发育不良[6]。
涉及大片段基因异常导致的生长停滞,通常合并体细胞异常、智力低下、性腺发育异常,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易感性。如特纳综合征(
多数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2年内可以实现追赶生长[8],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儿童或青春期内分泌异常,包括肾上腺功能早现、糖尿病、胰岛素抵抗、
营养不良、慢性肝肾疾病、呼吸道疾病、胃肠道疾病、血液病、糖尿病、肿瘤、慢性炎症及感染及长期使用
甲状腺功能低下、
精神心理状态的异常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[10]。
如影响垂体发育的基因FGFR1、HESX1、PROP1等,患者通常还合并有怕冷、
正常青春发育变异,青少年青春发育启动的延迟(女童>13岁,男童>14岁),儿童期生长速度基本正常,通常可以达到正常成人终身高[13]。
病因不同,身材矮小症的发病机制也不相同。
生长激素分泌或作用异常,包括生长激素缺乏(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,GHD),可由患儿在围产期的损伤[14](例如难产导致的垂体机械性损伤)、颅脑肿瘤以及针对性的手术、放射治疗导致。生长激素受体异常(Laron综合征),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(insulin-like growth factor 1,IGF-1)作用缺陷。
IGF-1主要由垂体分泌的GH刺激肝脏而产生,IGF-1促进骨生长主要通过作用于成骨细胞(骨形成)、破骨细胞(骨吸收)和骨细胞来实现,即IGF-1可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,防止细胞凋亡。
除肝脏合成外,甲状旁腺激素(parathyroid hormone,PTH)也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局部产生IGF-1,具体为IGF-1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刺激成骨细胞生成和破骨细胞生成。在IGF-1缺乏症中,由于IGF1对成骨细胞缺乏生理作用,血清IGF1浓度降低,骨重塑/生长减缓,成骨细胞对PTH的反应也被减弱[15]。
涉及病因复杂,最常见的原因是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,家族性身材矮小,这些都是正常变异。其次全身疾病、身材矮小的内分泌病因、多种遗传综合征和先天畸形也可与身材矮小有关,具体见“病因与病理生理”[9]。
身材矮小症诊断流程,如图1。
图1 身材矮小症诊断流程[16]
(1)母亲妊娠史
询问孕期有无子宫胎盘异常,有无病毒感染或者其他全身性疾病及用药史、吸烟、酗酒、营养不良等,若有则提示小于胎龄儿风险[1]。
(2)出生史
询问出生时胎龄、胎位、出生身长及体重,若低于同胎龄、同性别平均体重和/或身长的第10百分位,提示小于胎龄儿。询问顺产与否、窒息史(Apgar评分),颅脑损伤是导致继发性
(3)生长发育史
询问既往生长速度、室外运动频率、强度及持续时间、语言及智力发育情况。评估性发育情况,女孩是否在7.5岁前、男孩是否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[1]。
(4)既往史
询问幼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情况、慢性疾病及用药史、饮食情况、入睡时间、睡眠时长等情况、心理状态等[1]。
(5)家族史
询问父、母、同胞的身高情况、生长发育及是否存在矮小家族史。
(6)身高生长速度
询问身高记录或绘制生长曲线的情况,若生长曲线向下偏离跨越2条主要身高百分位数曲线,或生长速度低于以下水平,应警惕矮身材的可能。
· <2岁,每年生长速率<7.0cm。
· 2~<4岁,每年生长速率<5.5cm。
· 4~<6岁,每年生长速率<5.0cm。
· 6岁至青春期开始,每年生长速率<4.0cm。
· 青春期每年生长速率<6.0cm[17]。
· 准确测量当前身高(连续测量3次,取平均值,必要时测量上下部量),在生长曲线上标注百分位数,结合既往数据,计算生长速率(至少需要观察3个月)。
· 注意测量血压,观察皮肤、头颅、眼耳鼻及鄂弓等部位。
· 应注意是否存在以下情况:
· 胸腹部查体注意是否有
· 使用性成熟度分级(Tanner 分期)对第二性征发育进行评估,评估有无隐睾、尿道下裂等异常、有无性发育提前或延迟[19-20]。
1. 实验室检查
(1)常规检查
常规检查包括血、尿、粪便的常规检测及肝肾功能评估,以优先确定严重的全身性疾病。若怀疑肾小管酸中毒,患者应进行电解质及血气分析[21]。
(2)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
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(insulin-like growth factor 1,IGF-1)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小多肽激素,合成受到GH的刺激。血清IGF-1水平与内源性GH分泌相关,且其血清半衰期为12~16小时,昼夜变化小,单次测定比基础GH值更为可靠。对矮小儿童进行初步筛查时,应结合身高、骨龄及生长速度等综合分析,单独IGF-1不能作为诊断依据。若怀疑GH不敏感(基础GH水平升高或正常,IGF-1降低),可进行生长激素治疗试验,注射生长激素后测定IGF-1浓度,正常人IGF-1应显著增高[21]。
(3)
(4)内分泌轴其他相关检查
如怀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,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(thyroid-stimulating hormone,TSH)、甲状腺素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(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,ACTH)、皮质醇、促性腺激素及催乳素(prolactin,PRL)。对女孩>13岁、男孩>14岁且未开始性发育的患者,需进行性腺轴激素检测及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兴奋试验。根据临床表现,可选择性检测其他激素水平,例如,怀疑
2. 影像学检查
(1)骨龄评估
骨龄评估是反映骨骼成熟度及剩余生长潜力的重要工具,所有矮小儿童需进行此检查。常用方法为Greulich-Pyle法(G-P法)和Tanner-Whitehouse 3法(TW3法)。正常情况下,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在-1至+1岁之间,若偏差过大则需进一步评估。动态监测骨龄进展有助于临床决策[23]。
(2)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
如确诊为GHD或有下丘脑-垂体功能障碍表现的儿童,需进行头颅MRI检查,重点关注垂体和蝶鞍区。此外,需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。
(3)其他影像学检查
对疑似骨骼发育不良的儿童需进行骨骼影像学检查。对于怀疑为
3. 遗传学检查
对身材矮小症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判断预后。具体意义包括:明确致病基因,指导治疗方案,避免GH滥用,以及对家族进行遗传咨询。适合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包括:身高低于均值-3 SD,存在多种垂体激素缺乏,明确GH不敏感,合并先天畸形或智力障碍等特征,小于胎龄儿生后持续生长迟缓的患者,有骨骼发育不良表现,存在同胞或父母有相似特征者[24]。
身材矮小症病因的鉴别诊断如表2。
表2 身材矮小症的病因鉴别[2,5,25-30]
本站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
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请谨慎参阅
©医知源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医知源内容和插图进行转载使用。